楹联俗称对联、对子,是中国独特的一种对偶文学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楹指厅堂之柱子,楹联即悬挂或张贴于壁间柱上的联语。相传起源于桃符,一般认为,《蜀檮杌》所载五代后蜀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见于史籍的最早的楹联。楹联讲究结构相称,声调协调,对仗工整,言简意深,亦庄亦趣,雅俗共赏。楹联根据内容、用途等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景点建筑物上的对联,包括山水园林、寺庙宫观、亭台殿阁、楼堂馆舍、碑塔墓园等,不一而足。优秀的风景名胜联,增色古迹,辉映山川,往往成为名胜景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历史文化丰厚,名胜古迹众多,文人墨客荟萃,名篇佳製迭出。不仅诗词文赋久享盛誉,楹联亦蔚为大观,素负盛名。清代郑板桥、阮元和近代方地山等均为驰名文坛的楹联大家。《扬州画舫录》中关于当时扬州名胜楹联的记载至今常为人引用和参考;号为楹联百科全书的《楹联丛话》中收录有关扬州的楹联达数百副。古今名联如史公祠之“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二分明月楼的“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瘦西湖熙春台之“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盆景园的“以少胜多,瑶草琪花荣四季;即小观大,方丈蓬莱见一斑”;个园之“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扬州八怪纪念馆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等等,内容恰切,文字精确,对仗严谨,脍炙人口。扬州既是诗词之城,又是楹联之乡。
本书选收扬州当代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楹联近三百副,包括瘦西湖、个园、大明寺、史公祠、琼花观、茱萸湾、吴道台宅第等传统景区,阮元家庙、长乐客栈、武当行宫、卢氏宅第、大王庙等新修复景点,以及富春茶社、扬州浴室、陆琴脚艺、谢馥春等特色名店等。内容既有传统名联,亦有新撰佳构,编为三册,大致依景点方位排序。每一景点作一概要介绍,每一联语作一简要分析,点明位置,注明来源,间作赏析,并简介作者、书者,文字力求浅显、精练、准确。名胜楹联既能反映景点独特的自然风貌,又能体现扬州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字隽永,富有文学价值;书法精妙,饱含艺术魅力,往往令游客驻足观赏,悉心体味,交口称赞。书末另附录楹联文字近百副。
本书的策划,缘于扬州市接待办公室马宁主任的创意,她和同事们并对本书出版给予了具体指导,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本书的编辑,参考了曹永森先生主编的《古今扬州楹联选注》一书,在此谨致谢意!
编 者
二○一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