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由福建师范大学陈庆元、陈炜整理的《鳌峰集》在广陵书社出版。该书为明末福建文人徐𤊹的诗文集,被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项目”。
明代,福州作为八闽都会,才士辈出,文学一枝独秀。万历年间,继闽中十子为代表的“闽中诗派”之后,福州文学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闽中文学核心人物有:邓原岳、徐熥兄弟、谢肇淛、曹学佺等。他们通过大量的文学创作、文化社集活动,促进福州地域文学空前发展,突破地域封闭,使福州成为与历下、竟陵鼎足而立的全国文学重镇。
徐𤊹(1570—1642),字惟起,又字兴公,明末福建著名文人,一生著述甚丰。除《鳌峰集》外,还著有《榕阴新检》、《徐氏笔精》《红雨楼集》、《雪峰寺志》等书,以博洽称于时。工诗文,尤以诗著称。清人朱彝尊评价徐𤊹诗,以为其诗“典雅清稳,屏去粗浮浅俚之习”。其诗以“精研格律,善用事典,几近浑成圆润”而自成风格,被后进称为“兴公诗派”。徐𤊹、徐熥、曹学佺诗被汪端《明三十家诗》列入正编。[乾隆]《福州府志》将徐𤊹收入卷六十《人物》“文苑”中。
中国传统社会,文人结社进行文化交往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士人通过文化结社活动扩大影响,有些活动甚至成为地方文化的盛会而被载入史册。明中叶而后,文坛盟权下移,布衣逐渐成为重要一翼,时人竞相称说“诗在布衣”。这一特点在徐𤊹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徐𤊹是晚明时期名副其实的一位布衣诗人。他的一生,不离读书、藏书、写书,生活圈子主要在当地文人的范围。徐𤊹多数的时间是生活在家乡,来往的多是诗朋文友。万历中期以后,闽中先后结芝山社、红云社、泊台社、耆社等,徐𤊹都是很重要的参与者。徐𤊹几乎社社参与,有参与必有诗。徐𤊹重视七律,在诗歌创作中,倡导诗歌风雅,以唐人为法、诗本六经创作诗歌。《鳌峰集》虽说是徐𤊹个人诗集,但其中包括了大量徐𤊹与友人交往倡和之作。雅集倡酬、结友游览、送往迎来、祝寿吊丧,是《鳌峰集》的重要题材。《明史·文苑传》称:“闽中诗文,自林鸿、高棅之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迨万历中年,曹学佺、徐𤊹辈继起,谢肇淛、邓原岳和之,风雅复振焉。”由此看出徐𤊹在明末闽中诗坛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一位颇具文化代表意义的学者诗人,历来对徐𤊹的评价,多推崇其藏书及相关题跋,诗文则仅附带及之;徐熥、徐𤊹并称,而对徐𤊹的评论又常附于徐熥之后,与其成就地位并不相称。所以,研究整理徐𤊹诗集,对了解徐𤊹生平及其作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大江二集》卷十二载:“徐氏自永宁公藻绘文囿,惟和、惟起兄弟递相雄长主盟东南一带。存永,惟起爱子;器之,嫡孙也。两年少俱于总丱之时便登坛树帜。噫,何其盛哉!自古……未有兄弟叔侄宴处柴门,皆操觚流响、耀质敷荣,同为群彦领袖也。”兄徐熥诗自成一家。徐熥所编《晋安风雅》收录闽中明诗选,影响颇大。徐𤊹,是荆山徐氏重要人物之一,徐𤊹寿长,活了七十二岁,直至明亡前二年才过世,因而其诗文、藏书、书法、绘画及博物成就很高,是徐家成为闽中文化旺族的中坚。
整理者对徐氏兄弟均有独到研究,此前曾整理出版《徐熥集》。此次整理《鳌峰集》,于点校整理徐𤊹诗集的同时,对作者生平及交游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传记、年谱等成果全面展现徐𤊹一生的文学活动。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关注到明中后期中国地方文学发展的某些变化与特点,为进一步了解福建地方文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史料。两书的出版,基本勾勒出荆山徐氏的文学发展与成就。荆山徐氏儒业文学之兴衰,又为研究中国传统家族学术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范本。
此次出版的《鳌峰集》,融整理与研究于一体,凸显当代闽派学者研究水准。整理者陈庆元先生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及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福建区域文学和文献研究方面用力最深,且成果显著。陈炜先生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福建区域文学的研究,曾与陈庆元先生合作出版《谢章铤集》。两位学者从2003年起便开始着手整理《鳌峰集》,至该书出版前后历时十年时间,边研究边整理,认真勘定底本,辑佚资料,精心撰写前言,顺利完成《鳌峰集》的整理。综观全书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版本选用精良。该书以明天启刻本为底本,底本不清处,参校钞本《鳌峰集》(二十八卷)。天启本共二十八卷,第一卷为赋,第二十八卷为诗余,其他二十六卷为诗。《鳌峰集》之诗截至万历四十八年,天启崇祯之诗未刻。天启刻本《鳌峰集》,后世未翻刻过,近世亦尚未整理出版。此次是首次整理。同时还选用收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徐𤊹崇祯六年至八年三年的钞本《鳌峰集》,全为律诗,弥足珍贵。此外,整理者还多方辑录佚诗若干,一并附于钞本《鳌峰集》之后。可以说,该书是目前徐𤊹诗集收录较完备的整理本。
二、锐意穷搜,辑佚丰富。该书在点校诗集的同时,整理者又从方志或别集中分类辑录了相关徐𤊹资料。如:附录一、序记。收录刻本卷首序四篇,另附曹学佺寿序一篇、《宛羽楼记》一篇、徐熥《绿玉斋记》一篇,徐𤊹《绿玉斋叙》一篇。附录二、传记。收录传记六种。附录三、集评。收录徐𤊹诗评诗论数十则。起于谢肇淛、徐熥,止于[民国]《福建通志》。附录四、兴公诗话。辑得诗话二百则。
三、编制年谱得当。整理者所撰《徐𤊹年谱》(未刊),凡30万言,删繁成简,成20万字《徐𤊹年谱简编》附于此。同时基于徐𤊹著述繁富,各种书目对徐𤊹著述的载述缺漏甚多,整理者对徐𤊹的著述又作了详考,并加以编年。
四、精心结撰具有学术价值的《前言:徐𤊹及其诗与诗论》。整理者通过对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入挖掘,着重探讨徐𤊹的生平、诗歌创作和诗论。将徐𤊹一生分为重要的三个时期进行论述,向世人讲述一个读书人、藏书人、写书人的徐𤊹。通过逐一解读《鳌峰集》作品,分析徐𤊹的诗歌创作特点。所论条理清晰,言之有据,多有创见。
可以说,《鳌峰集》一书的整理出版,其工作的主体虽说是古籍整理,但能兼顾学术研究。全书百万字,前言约2.8万字,目录141页,辑佚补撰附录内容占全书总量的三分之一,真正体现了该书融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特点。
总之,新本《鳌峰集》是对徐𤊹诗集的首次整理,点校严谨规范,研究颇见功力,学术价值高,足资参考。
(鳌峰集,广陵书社2012年7月出版,大32开精装3册,定价:300.00元)
广陵书社 王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