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翁氏,是跨越明清乃至近代的江南著名文化世家,是对中国晚清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门望族。在跌宕起伏的晚清政局中,翁氏家族出过两位状元、两位巡抚、两位帝师,风光无限。由常熟市翁同龢纪念馆馆长王忠良主编、广陵书社出版的“翁氏文化研究丛书”将带您走进翁氏家族,近距离感受翁氏家族的文化魅力。
“翁氏文化研究丛书”
藏书——翁氏家族的文化根基
常熟是明清以来中国私家藏书中心之一,历时四百多年的翁氏家族藏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常熟理工学院曹培根教授的力作《常熟翁氏藏书研究》,对翁氏藏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内容涉及翁氏藏书的地域背景、典型意义以及翁氏藏书世家的形成过程,重点介绍了翁心存、翁同书、翁同爵、翁同龢及后世子孙的藏书情况。书末还附有《翁氏藏书大事纪要》《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清点常熟翁氏捐献藏书书目》。常熟翁氏藏书,是江南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是打开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一扇窗户,本书正是对这道风景的完美注释。
《常熟翁氏藏书研究》
《试帖稿》——翁氏文学的沧海遗珠
说到常熟翁氏,必然会提及两朝帝师翁同龢。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又加上丰富藏书的浸润,翁同龢少年时代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才华,《笙华书屋试帖稿》就是翁同龢少年时所写试帖诗的汇集。此次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红英点校整理,共分五册,主要收录翁同龢十二岁至十九岁所写的试帖诗四百余首,赋文五篇,另附翁曾文、翁曾源诗赋数篇。原书为稿本,仅藏于国家图书馆。为保留诗作原貌,整理时特将原稿中的改笔、增删、眉批等通过脚注形式一一标注。通过此书,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翁同龢的少年才情和状元风采,对于全面研究翁同龢的文学成就亦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笙华书屋试帖稿》
女诗人——翁氏深闺的扫眉才子
当然,在这样的文化世家中,有的岂止是状元才子,还有不少“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却极富才情与人格魅力的女性,明末的翁孺安、清末的翁端恩和民国时期的翁春孙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翁氏闺阁文学的杰出代表。而且幸运的是,她们都有诗集传世。《海虞翁氏女诗人集三种》即是三人诗集的汇编,由朱新华、陈丹点校整理,包括翁孺安的《素兰集》、翁端恩的《簪花阁集》、翁春孙的《谢楼诗草》。
《海虞翁氏女诗人集三种》
翁孺安才情出众,行为豁达,不拘小节,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不得意”,敢于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在当时及身后都受到了一定的非议,甚至还有人编造笔记小说对其进行污名化、妖魔化,就连正统文人钱谦益也认为其“风流放诞”。不过,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出翁孺安风流潇洒、不受拘束的性格,现在看来这不仅不是其污点,反而正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翁孺安的诗前期尚未脱闺阁范畴,后期则颇有李贺诗风,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是晚明诗苑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
《素兰集》底本
相对来说,翁端恩的一生没有翁孺安那样富有传奇性和悲剧性,其诗词的基本特征也相应更偏向雅正,体现传统的“诗教”精神。翁端恩一生遍游南北,其诗视野广阔,且多涉及时事,具有家国情怀,一定程度上又具有“诗史”的特质,这在闺阁诗人中是尤其可贵的。
《簪花阁集》底本
翁春孙是民国时期常熟诗坛异军突起的一道独特风景。她青年守寡,境遇坎坷,面对家族纷繁的争斗、社会对女性的限制,笔下时有“不平之鸣”以及“幽兰空谷有谁知”的感慨。她后期加入“虞社”,诗歌题材从个人扩大到社会,诗作风格也一洗脂粉气,逐渐由低徊婉约转向雄奇清丽。
《谢楼诗草》底本
历史如长河般流淌,我们无法回到当时的洪流中去一探究竟。还好有文献,有皓首穷经的文献整理者,这才有一部部好书的问世,让普通人也得以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探寻煊赫一时的常熟翁氏家族的生活轨迹和文化魅力。
(张艳红、顾寅森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