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书话
扬州学人解读《张謇日记》
2009-8-4 10:13:184593
一、 张謇及其《张謇日记》:
张謇,是中国近代一位有杰出成就的实业家。作为一位清末状元,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日记》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事。《日记》中反映出张謇中状元的曲折、在甲午战争中的主战言行、状元办厂的困顿、戊戌变法中的态度、参与“东南互保”及其“迎銮南下”、“易西而南”的主张,以及投身立宪运动等等。
张謇日记初名《柳西草堂日记》,起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九月初四日,迄民国十五年(1926年)阴历六月廿日。前后凡50余年,计28册。据载,张謇逝世前,少有人得见,蔡元培挽张謇联:“为地方兴教养诸业,继起有人,岂惟孝子慈孙,尤属望南通后进;以文学名光宣两朝,日记若在,用裨征文考献,当不让常熟遗篇。”后来,张孝若撰《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人们才知道有张謇日记。上世纪40年代末,日记手稿前半部分流入(除第10册外)香港,后半部分留存南通。196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留存南通的后半部(包括第10册)手稿,即名《张謇日记》。1967年,张謇友人之子、前新亚书院图书馆馆长沈燕谋从香港携前半部分日记手稿入台湾,交台湾文海书社影印出版。
二、张謇日记研究:
对张謇日记,学者多有研究,如台湾沈云龙《张季直及其<柳西草堂日记>》(载《传记文学》1967年第11卷第4、5期)、张朋园《张南通(謇)日记》(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69年第1期)以及日本学者藤岗喜久男《张謇与辛亥革命》(札幌:北海道大学图书刊行会,1985年)一书。特别是藤岗氏,他高度评价张謇日记的史料价值,认为随着《柳西草堂日记》影印出版,张謇的研究步入了新阶段。
三、祁龙威与《张謇日记笺注选存》:
祁龙威先生是扬州一位知名学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籍文献整理、中国近代史研究等,著有《考证学集林》。现为《清史•朴学志》项目负责人。早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影印张謇日记以前,祁先生就去过当时的中共南通市委档案馆阅读了该日记手稿本。从1962年起,开始笺注张謇日记。上世纪九十年代,先生在美国始续笺注台北影印之前半部。据祁先生所言,一方面是因为“张謇写《日记》是为自己备忘之需,别人看了很难明白其内容,”“需要调查取证,为《张謇日记》作注,以便读者;”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史学研究,“我注《张謇日记》,欲借此书为脉络,考证晚清史事”,并主要依据《张謇日记》等史料,写出了诸如《论清末的铁路风潮》多篇极富创见、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章。正如其弟子评述,“陈垣尝言:‘注书例有二派:一注训诂典故,一注本事。’先生注释《张謇日记》等清末民初史料,采取搜集直接证据;留心旁证;择要补证取证研究方法。侧重钩稽背景,说明本事,择要作注,择善取材。”
2006年底,祁先生就将书稿交广陵书社。业内专家也十分关注这本书的出版情况。经近半年的编排审核,近日将付梓成书。这本书选存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七年《日记》,注释《张謇日记》等清末民初史料,侧重考核背景,说明本事,择要作注,择善取材。作者阅读日记原件,《日记》是研究张謇的重要原始资料,“日记笺注”则是对张謇研究的基础工作。书后附《张謇日记》笺余:结合对张謇日记的注读,研究近代史事,详论帝党与戊戌变法、论清末的铁路风潮。
综观全书,祁先生选存笺注的,为张謇与晚清历次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义和团运动等极有关系的八年日记。对此作整理笺注,以此考证中国近代史事。这既是古籍整理的基础性工作,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祁先生阅读日记原件,绩学数十年,用力极勤,充分体现其治学功力。(平装大32开1册,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