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扬州丛刻》不仅是近代以来扬州文献的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同时也是一部校刻俱佳的精品之作。其刊刻工作,始于1929年,历时五年,至1934年才完成。全书共收扬州历代典籍二十四种,涉及扬州历史、地理、名胜、文学、水利、风俗等方方面面。包括清李斗《扬州名胜录》、焦循《邗记》、吴绮《扬州鼓吹词》、王秀楚《扬州十日记》、阮先《扬州北湖续志》、董伟业《扬州竹枝词》、汪鋆《扬州画苑录》、阙名《扬州水利论》,以及唐于邺《扬州梦记》、宋王观《扬州芍药谱》、明曹璿《扬州琼花集》等。其中有不少是稀见版本,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至今该书仍为研究者所重视。现重新影印出版。
目录
上册
扬州丛刻序 三
扬州丛刻总目 一五
扬州名胜录四卷 一九
焦里堂先生邗记六卷 一八五
扬州鼓吹词一卷 三九七
项羽都江都考一卷 四二三
扬州舆地沿革表一卷 四三九
扬州城守纪略一卷 四五五
扬州十日记一卷 四八三
扬州梦记一卷 五一七
杜牧之扬州梦一卷 五二七
扬州御寇录三卷 五七一
下册
扬城殉难续录二卷 七○五
扬州画苑录四卷 七五五
扬州竹枝词一卷 一○二五
望江南百调一卷 一○五三
扬州琼花集五卷 一○八一
扬州芍药谱一卷 一一五五
广陵小正一卷 一一七五
扬州萸湾胜览一卷 一一八三
扬州水利论一卷 一一九五
治下河水论一卷 一二○五
洩湖水入江议一卷 一二一九
高家堰记一卷 一二三一
运河水道编一卷 一二三九
扬州北湖续志六卷 一二五七
扬州丛刻跋 一四四三
出版说明
扬州雕版刻书事业始于唐、五代,至清代臻于极盛,从康熙时曹寅设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到乾隆间马氏兄弟小玲珑山馆所刻“马版”,嘉庆时阮氏编刻《文选楼丛书》,同治时方濬颐主持淮南书局,数百年来,雕版刻书一脉相承,绵绵不绝,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年间,社会动荡不安,扬州经济、文化均已相对落后,陈恒和书林倾力汇刻《扬州丛刻》,为保存乡邦文献、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一时期扬州值得一书的文化大事。
陈恒和(一八八三—一九三七),扬州杭集人。杭集为著名的雕版印刷之乡,以刻书为业者众多。受这种乡风文气的熏染,陈恒和自小对刻书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稍长即走上了业书谋生的道路。一九二三年,他从上海回到扬州,创办了一家书店,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即“陈恒和书林”。后来移址繁华的教场,主要经营古旧书籍,兼营新书和文化用品,影响逐渐扩大。陈恒和一直留心乡邦文献,由于担心文献散失,他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决定自行筹集资金,刻印《扬州丛刻》,实施这一大型文化工程。在本书《跋》中,他说:“窃考吾扬艺文志,其涉及一郡掌故之书至夥。而断简遗篇,零落殆尽。或已为丛书所收入者,非重金莫能致。其单行本流传既鲜,而传抄本及稿本则尤易湮沦。不及时裒而聚之,刻而布之,则一瞬间将与尘埃飘风而俱逝。余幸业于此,力之所能,即责之所在也,曷敢不勉!”
《扬州丛刻》的刊刻工作,始于一九二九年,历时五年,至一九三四年才完成。从书目的遴选、底本的抉择,到文字的校对、经费的筹措,陈恒和都亲自张罗,妥善处理,保证了该书的质量。全书共收扬州历代典籍二十四种,涉及扬州历史、地理、名胜、文学、水利、风俗等方方面面。包括清李斗《扬州名胜录》、焦循《邗记》、吴绮《扬州鼓吹词》、王秀楚《扬州十日记》、阮先《扬州北湖续志》、董伟业《扬州竹枝词》、汪鋆《扬州画苑录》、阙名《扬州水利论》,以及唐于邺《扬州梦记》、宋王观《扬州芍药谱》、明曹璿《扬州琼花集》等。陈含光先生于《序》中谓:“陈君恒和以业书自隐于市肆,慨然念此,乃裒集先哲以扬人而述扬事者,为书若干种,合刊之为《扬州丛刻》。于是吾郡之掌故与纪吾郡掌故之前贤皆得托以不朽。夫使人不朽者,天必以不朽报之。则千秋后之陈君,其必不居常熟毛、姑苏席两氏之后也。”对其人其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扬州丛刻》不仅是近代以来扬州文献的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同时也是一部校刻俱佳的精品之作。其中有不少是稀见版本,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因而该书至今仍为研究者所重视。丛刻全套木版一直被完整保存在原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广陵书社,成为扬州雕版的珍贵遗产。
广陵书社编辑部
二○一○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