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本书主要以照片形式记录扬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刻及其他五部分,近200处,600余幅图片,书中附文物基本情况介绍。为第一手资料,集中反映扬州当前文物情况。资料珍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书后编有条目索引。
附:前言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工作,是我国近年实施的最大规模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相关要求,我市于2007年10月起启动实地文物调查,市和各县(市、区)普查机构为之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普查新发现文物1758处,数量居全省第三位,不仅进一步摸清了全市文物家底,而且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众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不少属于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较高的重要发现,有31处被编入《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其中“仪征东门水门遗址”入选为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二十大新发现之一;宝应双琚遗址、高邮左家遗址、维扬金鼓墩汉墓、广陵南河下诸多盐商建筑群、高邮百岁巷砖雕门楼、宝应刘氏五之堂、蒲松龄宅、扬州蚕种场旧址、美汉中学旧址等,在文化遗产种类、文物资源的分布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重要的代表性。
为充分展示本次文物普查取得的成果,扬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中,遴选了近200处重要新发现,汇编成书。并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和石刻及其他等五大类别的体例进行编排,汇编成图文并茂的《扬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并出版发行。值此书汇编出版之际,我谨代表扬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向关心、支持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全市文物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做好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三个扬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董玉海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