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本书收录何永康先生自作诗词219首,附录唱和之作31首。共分八辑,包括文心杂咏、人在旅途、寄赠漫兴、碧水渔魂、星光远逝、对景当歌、艺文管见、康美酬唱。
序一胡抗美老师将《詠慷集》稿快递给我,窃以为可以先睹为快,大饱眼福的。哪曾想,快件中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给我布置的三项任务:一属我先读“后记”;二属我别忘了读集中的注释;三命我作序。前两项好说,认真读就是了。唯独第三条,让学生为老师作序,实在太难了,尤其像我这样的差等生,更是难上加难。可是再难也得写,因为这是作业。其实,老师的每首诗词我都拜读过,是通过手机信息拜读过,是通过手机信息拜读的。老师每得新作,尽管还在修改中,都在第一时间发给弟子们征求意见或分享。写到这里,我没有理由不赞赏当今手机中流行的“段子”。可以预言,如果有朝一日这些“段子”被编辑成书,其价值绝不亚于《世说新语》。我和老师处南北二京,从来没有在手机中交流过“段子”,除了节日问候外,便是诗来往,我从中受益匪浅。一般情况下,交流中都是由衷地赞赏“这是一首好诗”,或者反复讨论某一诗词的炼句及结构应该怎么调整。我觉得,当讨论进入诗境后,师生的脑海中那种短暂的、颤动的次序几乎完全一致起来,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老师的诗,取材都着眼于“小”,他在这本诗词集的“后记”中说:“我主张:写日常生活,写凡人小事。”这使我想起了英国骑士派诗人1詠慷集赫里克。可以说,赫里克一些诗的旨意极其微小,甚至平庸,他宁可将不事打扮的女性活跃在自己的笔下,也不追求那种正襟危坐。虽然不好拿“邋遢的乐趣”与“长妈妈”相比,但就其主人公的本质而言,“长妈妈”的微小、平庸、不事打扮,不能不说是老师的有意而为之。老师就是利用这类不起眼的题材来创造心理活动,并使自己的作品获得生命力。香泉湖的鱼、钓友、居民,还有雷雨;社会关系中的天地君亲师,尤其是幼时那些长辈们,求学时的师长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们,特别是那些酸们、苦们、辣们,形形色色的刺激,形形色色的感受,反映的不仅是素材的真实,更是情感的真实。用苏珊·朗格的话说:“诗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双重性格,既是全然可信的虚的事件的一个细节,又是情感方面的一个因素。”系统地读完老师的诗后,觉得诗是一种形状。这形状是用情感与意象做成的。代表形状站出来说话的往往是意象,而说话的内容却是情感。我深感这是一个难题。我翻阅历史,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无数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都力图破译这个难题。十分遗憾,这个难题毫不客气地依然让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们纠结着。假设,诗人的心态都安静到如此程度———“我这些诗,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我把这些诗,献给亲人恩师和弟子”、诗“写得好不好,是各人的本事;写什么,却是可以共同探讨、别开生面的”,这样,还纠结什么呢?这样写不知道算不算序? 不算才好呢,哪有学生给老师写序的!辛卯小年于得天庐